

【来源:肝胆外科 作者:唐绮】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亲朋好友欢聚时的推杯换盏,到商务宴请中的觥筹交错,酒似乎成为了各种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浓厚的酒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下,我们常常忽略了喝酒背后隐藏的巨大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明确发声:“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并着重强调酒精消费是引发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世界性问题之一。我们常说“喝酒喝酒”,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杯杯下肚的,到底是什么?
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经胃和小肠快速吸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其中,仅有一小部分通过呼气、汗液以及尿液排出体外,而剩余的绝大部分则在体内进行复杂的代谢过程。它先被代谢为乙醛,乙醛可是个“狠角色”,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对身体细胞造成损害。接着,乙醛再代谢为乙酸,最终才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喝酒行为,实则给身体带来了水、二氧化碳,还有一系列酒精性疾病。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无论饮酒量多少,都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想要彻底避开酒精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滴酒不沾。
不过,人总有遇到喜事、心情畅快的时候,在某些场合可能难以避免地想要小酌一口。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参考以下这些建议:
1. 喝酒前先垫垫肚子:当胃部处于空腹状态时,酒精的吸收速度会大大加快,短短几分钟,你就能明显感受到酒精带来的冲击。喝酒前适量补充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或者富含健康脂肪的坚果,便可以有效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2. 准确把控饮酒量:精确来讲,一杯12盎司(约341毫升)的淡味啤酒、一杯5盎司(约142毫升)的红/白葡萄酒以及一杯1.5盎司(约43毫升)的烈酒,它们所含的酒精量几乎相等。喝酒时,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摄入了多少酒精。
3. 避免与碳酸饮料同饮:从消化系统的角度分析,碳酸饮料在胃里会迅速释放二氧化碳,这会迫使酒精快速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远比胃要快得多,这无疑会加大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4. 放慢喝酒速度:喝得太快太急是导致酒醉和酒后暴食的主要诱因之一。为了控制喝酒速度,可以在喝酒时准备一大杯水,每喝一口酒,就喝几口白开水。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将酒精摄入量降低一半。
5. 准备健康低热量食品:酒精会抑制大脑中负责自我控制的区域,让人在饮食上变得毫无节制。所以,在喝酒前,最好提前规划好酒后的进食策略,比如在包里放一些低热量、健康的食品,如水果干、全麦饼干等。
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犯嘀咕:我都喝了大半辈子酒了,现在戒酒还来得及吗?答案是肯定的!一项针对9个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戒酒5年,能使喉癌、咽喉癌的发生风险降低15%。还有人会疑惑:这么多年的酒瘾,真能戒掉吗?千真万确!在一项针对509名癌症患者的调查中,299名确诊时经常饮酒的患者里,有59名(19%)减少了饮酒量,96名(32%)在一年内成功完全戒酒。更关键的是,当医生建议他们戒酒时,研究参与者中减少饮酒的可能性是未被建议者的5倍。所以,如果你决心戒酒,不妨寻求医生的帮助,让医生开医嘱,这是有效戒酒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