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健康教育> 好医生说健康>

溃疡性结肠炎科普

来源 : 兰溪市人民医院        发布日期 : 2024/12/6 10:30:09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杨梦洁】

 

小李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最近几个月他总是被反复的腹泻、腹痛所困扰,有时还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一开始他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没太在意,但是症状却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一、定义

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其表现为间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


二、发病的易感情况


• 环境因素:生活在工业发达地区或者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环境污染物或病原体,会增加患病风险。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烟雾等环境中,有可能引发肠道黏膜的异常反应。


•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个体发病几率会显著升高。有研究表明,其遗传倾向较为明显,部分基因的突变或特定基因组合可能使肠道更容易受到炎症的攻击。


• 肠道微生态失衡: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容易破坏肠道正常的微生物群落。例如,过度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而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使得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从而增加患病可能。


•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更易患病。如在感染等因素的诱发下,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失衡,炎症过程就容易引发溃疡性结肠炎。


三、症状

好发部位为直肠和结肠。症状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还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最常见症状,病程多在4 - 6周以上。


四、治疗

一般呈慢性病程,为终生复发性疾病。病程漫长者癌变危险性增加,应积极治疗。一般选择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若出现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及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者,应紧急手术治疗。


五、日常健康教育

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急性活动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含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过于辛辣。同时要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


六、预防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避免肠道感染。


• 减少精神压力,学会放松心情,可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