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内分泌科 作者:舒婧】
在生活中,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困扰。它不仅让人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心情和生活质量。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便秘以及应对之策。
一、便秘的定义与表现
便秘通常指大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 3 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或不尽感。若便秘持续至少 6 个月,便属于慢性便秘。
二、便秘的成因
1. 肠道疾病:肠道本身的病变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肠道的炎症、狭窄、肿瘤等都可能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
2. 肠道外因素: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也可能引发便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3. 不良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常见的引发便秘的因素。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以及长期憋便等不良排便习惯,都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三、缓解便秘的方法
1.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 晨起和餐后 2 小时内是人体排便的黄金时间,尝试在这个时间段排便,有助于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 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超过 10 分钟,过长时间的蹲坐可能会导致痔疮等问题。
• 在家中如厕,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排便。
2. 多补充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是促进排便的“小能手”。新鲜的绿叶蔬菜和膳食纤维高的水果富含大量膳食纤维,如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
• 便秘的人应保证每天摄入 20~35 克的膳食纤维,以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
3. 多饮水,适量运动
•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缓解便秘的重要“武器”。每天摄入 2 升水可以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多项便秘指南推荐每天的水摄入量为 1.5~2.0 升。
• 规律的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 推荐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 研究表明,蹲便比坐便更利于排便。蹲便时,肛门周围肌肉放松,能缓解大便梗阻现象,同时下蹲姿势可增大腹压,有助于顺畅排便。
• 若家中是坐便,可以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坐在马桶上挺直后背,身体前倾,双肘靠膝,模拟蹲便的姿势。
5. 该看医生看医生
• 当便秘严重时,切勿自行使用排毒清肠产品,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导使用缓泻剂或增加胃肠动力的药物。
总之,面对便秘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就医,逐步缓解便秘症状,让肠道恢复正常的蠕动和排泄功能,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