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洪沁】
什么是斑块?为什么会长在颈动脉?会不会危及生命?可以逆转吗?你是否遇到过颈部彩超体检报告写着:“血管内中膜增厚”或“斑块”,这是什么意思呢?
血管壁有外膜、中膜、内膜,三层膜紧贴在一起,颈部彩超可以通过测量来判断颈动脉的厚度。
● 内中膜厚度不超过0.9毫米,属于正常范畴;
● 内中膜厚度达到1~1.4毫米,属于内中膜增厚;
● 内中膜厚度大于1.4毫米,属于颈动脉斑块形成。
斑块分三种类型:软斑、硬斑、混合斑
软斑:也叫“不稳定斑块”,危险系数较高,它就像刚刚落地的雪花,风吹过的时候,雪花就容易被吹走,飘到其他地方。
硬斑:也叫“稳定斑块”,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它就像雪花堆积后结成的冰块,和地面牢牢贴合,不容易被风吹散。
混合斑:“软斑”和“硬斑”的混合体,危险系数高。斑块主要含脂质,较软,像“小米粥”一样呈黄色,这种动脉硬化斑块又称“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0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导致
02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受损血管的内外膜夹层间血管壁,形成早期的脂质条纹,经过多年的进展,最终发展为粥样硬化斑块。
当血管内膜拱起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促使内膜管腔变窄,甚至完全堵塞。血流的速度受到挤压阻滞,变得缓慢,甚至消失。
另外,有的不稳定斑块脱落或破损,堵塞脑血管,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
那么,怎么判断斑块是否脱落?
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斑块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可对斑块进行厚度和长度的测量,根据回声的性质对斑块成分进行初步的判断。
其他检查方法:
1、头颈CTA:可清楚显示头颅动脉的斑块和狭窄程度,测量斑块体积、构成和类型。
2、三维超声和高分辨多序列磁共振:可对颈动脉斑块实现立体测量,能更清楚地鉴别其中斑块的成分,从而识别出易损斑块,进一步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需采取什么措施?
初次发现颈动脉斑块(除高危因素人群),最初2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观察斑块有没有增大、是否稳定;若2年内保持不变,可改为一年复查一次。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去除高危因素,对于高血脂的患者,一般需连续服用降脂药,每6个月~1年复查颈动脉彩超,并抽血化验血脂及肝功能。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往往通过颈动脉彩超发现;
有少数人颈动脉斑块造成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下,会出现相应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
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绝大多数不可逆。他汀类降脂药不仅可以降血脂,还有防止斑块进一步扩大、稳定斑块的作用。
颈动脉斑块严重了怎么办?
如果颈动脉斑块大,颈动脉狭窄程度>70%(中-重度狭窄)同时伴有脑梗死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两种:
颈内动脉剥脱术:通过手术把血管内的斑块剥离出来。
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导丝,在血管狭窄的地方放入球囊或支架,把血管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