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急诊科 作者:童婵】
一、心脏骤停概念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发终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二、急救原则
(一)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二)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三)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四)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五)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七)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八)心脏复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三、健康指导
(一)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
(二)休息与睡眠: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绪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三)药物: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素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应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四)吸烟与饮酒: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心跳骤停,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