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烧伤科 作者:江美璐】
夏季蚊虫较多,喜欢爬山,露营的朋友们有注意,还有一种虫很会“吸血”,那就是“蜱”。
1.什么是蜱?
蜱是生活在草丛、灌木等处的一种深红色的,样子和蜘蛛差不多的小虫子。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蜱从卵孵化,然后发育成幼虫、若虫和成虫,每个阶段均需要吸血,对蜱而言寻找宿主吸血多次可能需要3年多才能完成整个生活过程,很多蜱因不能及时找到宿主而夭折。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长着腿的紫葡萄。
2.蜱虫有哪些危害?
蜱虫叮咬人时会将头部扎入皮肤吸血,同时分泌出一种麻醉物质,不易察觉,因此不像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点刺痛感。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另外就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
3.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处理?
被蜱叮咬后,可以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垂直向上取出,避免将蜱拔断。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随时观察监测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叮咬部位肿痛、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被蜱叮咬后很担心得病,该怎么办?
被蜱叮咬后得病的几率并不高,但如果被蜱叮咬后(或在植被茂密的丘陵、山区活动后)1个月内出现如下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出现头痛、疲劳、肌肉酸痛、或者出现关节痛;出现皮疹等应该及时就诊。
5.如何防止被蜱叮咬呢?
(1)首先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人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
(2)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带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3)野外活动后应检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4)为了预防蜱叮咬,还可以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