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的营养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干预措施,贯穿于肿瘤患者全程治疗和管理过程中。为促进肿瘤营养治疗在临床中规范应用,切实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医院肿瘤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对肿瘤营养治疗的关注和临床实施能力。日前,兰溪市人民医院“2021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兰溪市人民医院GPS项目启动会在兰溪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兰溪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五病区主任童锋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徐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IBD诊治中心主任陈焰、兰溪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顺金、院党委委员、消化内科主任陶茂根、护理部主任何雅娟、医务科副科长曾添福、肿瘤科主任汪卫平、药剂科主任刘玲芬、营养科副主任杨惠芳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科、药剂科等几十名医护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浙大二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徐栋
徐栋主任表示:“早发现早治疗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指导医护人员和教育患者对营养治疗进行最适当、有效的管理,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营养干预的方法有很多,不是简单吃各种营养粉,静脉滴注一些氨基酸、脂肪乳之类的液体,而是需要通过科学手段全面、动态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术后早期进食、补充白蛋白、通过口服或管饲等进行营养补充,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等综合措施,根据病人的需要个体化、分阶梯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例如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等需要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营养制剂等。营养状态改善基础上,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图|浙大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IBD诊治中心主任 陈焰
陈焰主任就“IBD 内外科和营养管理需要关注的那些事”跟大家介绍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讲诉了CD(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指导外科医生提高CD的发现率,提倡个体化治疗(art of medicine),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患者进行合适的治疗;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合适途径和合适维持时间的肠内营养治疗等。
副院长赵顺金对本次启动会做总结,抗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多学科治疗将在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全面提高肿瘤患者在医院的营养治疗规范化水平及肿瘤疾病的防治能力。
兰溪市人民医院将营养规范化治疗纳入到肿瘤综合治疗中,为所有肿瘤患者开展规范化营养筛查和动态评估,根据科学原则进行及时地营养干预,提供个体化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通过创建CSCO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将提高更多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康复期、肿瘤化疗、肿瘤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的顺应性、依从性和精准性。这对学科建设、患者服务都非常有意义。我院从胃肠外科开始启动,未来将覆盖与肿瘤相关的各个科室,以切实做到肿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并带动各科室发展,助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CSCO肿瘤营养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