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去春来
疫情只剩下一个影子,
可那一个个催泪的,温暖的瞬间,历历在目······
让我们来看看来自院内医疗工作者的内心札记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这是抗疫这么多天以来,内心一直在呐喊的声音。疫情笼罩下的中国,恐慌在黑暗中滋生。与此同时,勇敢、坚韧、善良、爱国的情绪也在破土而出,他们蔓延得更迅速。包括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内,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组成了最美丽、最勇敢的逆行阻击队。
大年初四,我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杨飞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湖北。而之后又有鲍绪新、杨巧儿、张林仙、夏鹏飞等四人逆行抗疫第一线。他们自愿申请援鄂,毫不犹豫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与病毒对抗,与死神赛跑,离开家人、朋友,同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赶赴一线!这世界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人,在用点点星光汇聚成星河。疫情爆发之后,国家紧急布控,合理调配资源。社会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而我们医院在全国疫情爆发后就严阵以待,感染科全员取消休假,坚守在防疫的阵地上,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为了战胜严峻的疫情,医院各科室有许多工作人员主动申请支援感染科,他们是医生、是护士,也是父母、是子女,怎会不怕,只是穿上了白大褂,他们选择了扛起责任。
一件件事让渺小的我们在病毒面前看起来并不势单力薄。而作为医务人员,要为自己内心的正义发声,要做在风雪中为众人抱薪者。鲁迅先生讲:“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以此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现在的我们不该单单只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更应脚踏实地去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能做的事,向身边的人普及知识,防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疫情就是命令,而执行命令的应该是所有人。其中医务人员更应如星星之火一般,展示出可以燎原之决勇气。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