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医院文化> 行风建设>

【“疫”线故事 ⑨】疫情不灭,我们不退--兰人医护理人的情怀

来源 : 兰溪市人民医院        发布日期 : 2020/2/17 14:24:07

没想到我们心目中“雷厉风行”的护理部何雅娟主任还有这么细腻的一面:“抗疫日记”从1月23日一直至今,整整20篇!字里行间,有“果敢的决断”、也有“温情的沟通”;有“忙到12小时没喝水”,也有“祝福出征战友平安归来”......有时“寥寥数语”为一整天的工作做个简单的整理,也有写了近千字,为下一步工作做的思考和计划.....我悄悄的和主任商量:“这些日记都很真实,很精彩,要不整理一下做个系列发公众号吧?”主任不假思索的说:“我们所做的都不足挂齿,你去采访一下我们的团队吧,她们才是最可爱的人”。现在,让我们跟随何主任日记的时间节点,去感受疫情之下,兰人医护理人的情怀吧!


关键词:集结号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院是指定“新冠患者”定点就诊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一下子多了好几倍!而在此之前,感染科病房和发热门诊的护士已经白+黑连续工作,超负荷运转了近一个星期。


疫情就是集结号!1月24日下午,党政办发布志愿者号召书:发热门诊需要支援!感染科隔离病房需要支援!号召书在微信群里转发后,短短的半天时间就接到了50多位的护士长、护士报名,手机上“叮叮叮”声响不绝于耳,这一天是己亥年除夕!


关键词:响应


1月27日,大年初三,已经有80多位护士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梯队,”护理部专门建了志愿者微信群,方便联系。第一批志愿者梯队排班表出炉,发热门诊增加一个日班和一个前夜班,日班以护士长为主,排表发下去,没有一个护士提出意见,都表示有召必应,随时待命!


考虑到志愿者都来自各个病区,对感染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岗前培训是第一步。特别联系了院感科和感染科的老师为大家做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培训。


培训进行时,接到上级通知,需要选派一名“重症专业”护理人员赴武汉参加救援!ICU护士长李君颖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派我去吧!”,可是考虑到君颖去年刚做过肺部手术,很长时间才恢复,肺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正在培训的ICU带教老师杨飞,面带微笑地接过通知书:“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如此果断和坚决!


1月29日,大年初五:一早又接到任务,需要选派2名护士参加“金华抗击新冠医疗队”,赶紧发通知,在志愿者中报名筛选。短短的2个小时,有18名护士报名,其中大部分是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大家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报名迟了就轮不到了。通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派呼吸科的杨巧儿和感染科的张林仙2位老师待命出征。


2月10日,为了全力支援湖北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医院决定组建医疗队,以备随时应征,需要普通患者救助组和危重症患者救助组共10名护士。通知一发出,没过2个小时,就有43名护士递交了报名信息,其中有护士长,也有带教老师,有资深的70后老阿姨级护士,也有90后的小年轻。大家一样的争先恐后,一样的果敢坚定,虽然都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是病毒和危险,但护理人的职责和使命召唤着她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关键词:出征


出征的号角说来就来,容不得有太多的儿女情长,甚至连收拾行装和告别都来得那么匆忙。


杨飞于1月28日晚,随“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ICU病房支援,目前在天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任护理组长。


原计划参加“金华抗击新冠医疗队”的张林仙、杨巧儿两位老师则于2月9日接到上级指令,随“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并于2月11日作为第一梯队成员进入“黄陂方舱医院”与当地医院进行交接继而开展工作。


三位出征武汉的护理带教老师发回信息,均表示会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做一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坚强战士,不负使命,凯旋归来!

 


关键词:坚守


经过前期的培训和磨合,目前形成了2支相对固定且有实战经验的志愿者梯队,在疫情消灭前,她们将持续和感染科的姐妹们一起坚守在第一线。


消化内科的王明月和内分泌科的项晨阳两位90后小姑娘,作为机动库护士,她们早于1月23日那天就到发热门诊支援,已经20多天了。“都快过年了,发热门诊的患者却异常地排起了长队。老师们穿着隔离衣、戴着紧密到喘不过气的N95口罩,早早地来到诊间。先带着我们熟悉环境、流程,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我们的防护用品穿戴后,开始接待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热病人。”王明月说:“当时看到的都是病人一张张焦虑不安的脸,老师们一边分诊,一边耐心地宣教、安抚他们的情绪,在老师的带领下,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流行病史、指导戴口罩、宣教咳嗽礼仪、安排就诊……渐渐地,我开始不再胆怯、不再紧张。”


“刚开始接到任务时,因为对疫情的不了解,还是有点紧张的,也真的怕自己被感染而隔离了。在报到前一天和朋友狠狠吃了顿火锅,果然,现在想吃也暂时吃不上了。我把米和面都买好了,自打年三十之后,就没再回家过,准备打持久战了!”项晨阳是位大大咧咧的小姑娘,她说:“现在,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也十分顺畅了,在忙而有序的工作之余,会和病人聊聊天,缓解一下他们紧张的情绪。当病人走出诊室,和我们道谢的时候,我感觉还是挺满足的”。


看着她们小脸上被N95口罩压出的一道道伤痕,额头上被护目镜留下的深深的印子,在心疼的同时,似乎也看到了她们坚强而执着的内心。“我们不会再询问什么时候能回到原科室,冬去春来,疫情不灭,我们不退!”这是姑娘们最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