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在疫情当前的日子里,无数医疗卫生工作者披上白色“战衣”,驰援前线。让我们看到很多医务人员令人铭记的身影,听到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身影披着日常与平凡,被藏匿在那些斗志昂扬的身影和故事里,努力在看似平凡而普通的事业里,很少被我们关注和铭记。譬如社区工作者、为了学生能够好好学习而尝试各种在线学习软件的老师们、用法治思维去分析疫情期间社会现况的法律工作者们……这种平凡中的伟大,在一个疫情没那么严重但又人人自危的城市里,其实同样值得钦佩。
而本文想点亮的平凡,就是奋战在一线的血透室每一位医护人员。
当普通百姓都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的时候,一群靠着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他们没有选择,必须靠每周2—3次规律血透排泄毒素,维持脆弱的生命。新冠病毒很可怕,但不透析是要命的。这些病人在经年累月的病痛折磨下变得抵抗力低下,而有许多患者只能通过公交车把他们这具易于感染的身躯带到医院来。透析的需要,病毒的风险,血透室医护人员原本就得不到休息的春节在疫情的影响下变得更忙碌了些。
“请问还能做血透吗?”一位戴着口罩的患者怯怯地站在血透室门前问道。
“我,我媳妇去过武汉,刚回来过年。”患者低着头,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不是第一个有武汉接触史的病人了。疫情爆发以来,来做血透的病人里也有发热的、也有家人刚从武汉回来的,这样的身份让别人格外的敏感和在意。但是他们不能不做血透,新冠病毒很可怕,但不透析是要命的。护士们知道这一点,她们有些担忧,但并不感到恐惧,相反她们很镇定。血透是非做不可的,她们知道;慌乱也不能带来什么,她们也知道。她们一边加强防护,严格遵守防控流程,一边表现得平常自然,与往常无异。而这样的平常,却更能让人安心。
“别担心,有接触史不一定感染,我们给你再测一下体温,马上上报,晚上给你做透析...”她们微笑着,让病人也感到安心。这里的医护和患者之间不仅仅是医患关系,他们之间还有着战友的情谊。她们清楚地知道,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有武汉接触史的患者必须格外注意,尤其是血透患者,他们免疫力差,比一般人群更容易遭到新冠病毒的侵犯,感染的风险更大。
病人家属从武汉回来,接触者必须严格医学观察,但血透病人进行透析不能终止。护士们没有怨言,安排病人晚上加班单间透析。一样的病床,一样的透析机,一样的滴滴声响,一样的光线和交谈声,一样的来自其他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招呼,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除了更重的消毒水的气味和护士们更加严格的防护,没有一个护士因为他们有武汉接触史而推脱远离,这样的简单、熟悉和日常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似有比疫情带来的人人自危更强的冲击力。
这就是血透室既平凡又不平常的一天。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科室医护人员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能让每一位血透患者及时顺利完成透析:每天提前上班,以保证在进入透析室前所有患者及家属测体温及询问有无疫区接触史;每天傍晚病人结束治疗后,严格对各区进行消毒;对每位患者进行宣教,要求患者尽量做好自我保护。护士姐妹们早出晚归,无怨无悔!
她们也都是最平凡和普通的人,因为职责所在,所以她们战斗在最前线。人性的伟大同样在于这些平凡的岗位、平凡的瞬间!